为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进一步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2019年暑期,青岛大学生物医用材料与工程研究院以110周年校庆为契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开设专题学术讲座3场,涉及智能化肿瘤光声光热诊疗技术、光声临床前研究、多功能药物输送纳米平台等多个领域。专家们与师生一同交流分享学术前沿的新视角、新热点和新成果。
7月10日上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明健教授发表了题为 “智能化肿瘤纳米光声光热精准诊疗技术研究”的报告。孙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恶性肿瘤在当代世界的严峻挑战,针对问题就开发基于纳米光敏剂的新型肿瘤纳米光声光热诊疗技术与同学们展开深层次的探讨,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大家对未来光声光热技术给癌症带来的全新变革产生了浓厚兴趣。
7月10日下午,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国立台湾大学杰出教授、生物技术领域TBF主席、GETAC主席Pai-Chi Li就“光与声的临床前研究:3D细胞培养系统的剪切波成像和光声成像”给研究院师生带来精彩的报告。通过药物筛选和疾病进展的最新研究表明,3D细胞培养更能代表体内或临床条件,但是由于光透明度有限,活体3d细胞培养模型的表征往往具有挑战性,无法提取该培养系统所能提供的进一步信息。针对这一问题Pai-Chi Li教授介绍了剪切波弹性成像(SWEI)和光声成像(PA)的最新发展研究,开发了三维光学分辨率PA显微镜(或PAM)和分子标记技术,总结了光学和超声组合技术在体外研究中的影响作用以及新治疗策略的开发。
8月13日上午,美国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威斯康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威斯康星发现研究所的维拉斯杰出成就教授Shaoqin Sarah Gong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通过翔实的数据和材料,介绍了一系列用于靶向治疗和基因组编辑的多功能药物输送纳米平台,大大提高其有效载荷的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副作用。报告介绍了一系列独特的多功能药物纳米载体,以提供各种类型的有效载荷,包括小分子药物、核酸(如DNA、mRNA和siRNA)、蛋白质、肽和CRISPR基因组编辑机(例如,核糖核酸蛋白(RNP)和RNP-ssODN),可能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癌症、血管疾病、眼疾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实现诊疗一体化。会上同学们积极提问,教授则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及宽阔的视野做出回答。(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