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海洋生物质流变加工研究团队

 

1.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

1)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功能探索;

2)海洋生物质多糖流变特性与纤维加工成形;

3)生物多糖纤维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

 

2. 团队情况:

1团队人员梯队结构情况 

本团队现有教授 2 名,副教授 3 名,讲师 1 名,其中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2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3 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2 名。本课题组与国内外多所大学的知名教授建立了紧密、长久、务实的合作关系。

 

2团队学术骨干情况简介

 

 

袁华,女,博士/博士后,教授,青岛大学五层次特聘教授。20086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专业,同年9月进入山东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博连读,于20136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今在青岛大学材料系任教。主要从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

主持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和青岛市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5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员先后完成了国际合作、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等科研任务。获f分析测试协会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三位),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如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J. Colloid. Interf. Sci., Appl. Surf. Sci., Chin.J.Chem.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逄尧堃,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大学三层次特聘教授。20186月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博士毕业,导师为王中林院士,随后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9月加入青岛大学海洋生物质材料流变技术创新研究院。主要从事摩擦纳米发电机及微纳能源收集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重点研究基于海洋生物多糖材料的能量收集器件、高性能自驱动传感器和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等。近年来在Matter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Scienc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总引用超过2400次,H指数28ESI高被引论文1篇,杂志封面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研究成果多次被ScienceIDTechExScience Daily等国际主流科技媒体报道。在国际学术会议报告3次,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北京市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青年拔尖团队资助项目、美国NSFUSDA-NIFA项目等,并长期担任Nano EnergyMaterials Today Energy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杜聪,女,副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第五层次。2018年毕业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9年加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10月进入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近年来主要从事水凝胶流变学和高性能材料的开发。在MacromoleculesJournalofRheologyMaterialTodayPhysic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彭乔虹,男,1985年生,理学博士,副教授。2008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2014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14进入青岛大学材料专业从事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高分子绿色合成化学、功能高分子材料相关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共14篇。


 



张小艳,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015年进入青岛大学工作。主要从事超分子材料的功能化设计与应用研究。近年来在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ersCompos. Commun.Chem. Commun.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欧翰林,博士,讲师。20136月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化学专业,同年9月进入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博连读,于20186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前往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进行博士后科研训练,2022年加入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新型发光材料的设计、制备与生物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近年来共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在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高水平论文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3. 团队代表性成果

(1) Color-Tunable, Excitation-Dependent, and Time-Dependent Afterglows from Pure Organic Amorphous Polymers. Xueyu Dou, Tianwen Zhu, Zhengshuo Wang, Wei Sun, Yueying Lai, Kunyan Sui, Yeqiang Tan,* Yongming Zhang, and Wang Zhang Yuan*, Advanced Materials, 2020, 32, 2004768





(2) Designing Robust, Breathable, and Antibacterial Multifunctional Porous Membranes by a Nanofluids Templated Strategy, Junping Ju, Longyun Hao, Shiwen Yang, Dandan Wang, Yongzhi Zhang, Hua Yuan, Xianze Yin, and Yeqiang Ta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0, 2006544





(3). Reevaluating Protein Photoluminescence: Remarkable Visible Luminescence upon Concentration and Insight into the Emission Mechanism, Qian Wang, Xueyu Dou, Xiaohong Chen, Zihao Zhao, Shuang Wang, Yunzhong Wang, Kunyan Sui, Yeqiang Tan*Yongyang Gong, Yongming Zhang, Wang Zhang Yuan*, Angewandte Chemie, 2019, 131, 12797–12803



 

(4) Seaweed-Derived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Membranes for Ultrahigh Protein Adsorption, Xueyu Dou, Qian Wang, Zhaoling Li, Junping Ju, Shuang Wang, Longyun Hao, Kunyan Sui, Y anzhi Xia, and Yeqiang Ta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9, 1905610


 


(5) Affinity Laminated Chromatography Membrane Built-in Electrodes for Suppressing Polysulfide Shuttling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Yuxiao Wang, Ying Yu, Yeqiang Tan*, Tianyu Li, Yanbing Chen, Shuang Wang, Kunyan Sui, Hongzhang Zhang*, Yang Luo, and Xianfeng Li*,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9, 1903233

 




 

4.学生培养:

团队研究生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项(窦雪宇,王倩)、校级优秀硕士论文多项(窦雪宇、王倩、王爽、王雨霄、王丹丹、赵延坤),十余人次获得研究生奖学金。资助学生参加了中国化学会年会、高分子年会、中国材料大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并进行了论文成果展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